现在农村的房屋,除了一些新增建筑外,老房所占比重并不低,而且随着时间推移,未来不久,90年代集中建造的房屋,都会沦为老房。
近期,广东花费4.19亿造了个新村(公寓),并取名为“未来社区”,揭开了农村未来“新布局”面纱,截至目前,周所村自愿报名户数突破500户,占总户数比例约50%,还有一半村民尚未签字。
面对这种情况,很多农民觉得,住进新村(公寓),自己可以节省一大笔建房费用,这是一件好事。也有农民觉得,现在农民并不适合住社区,认为现有的生活模式,更适合自己。
为何说公寓,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农村?
所谓的新村,实际上就是公寓。虽然,这种居住方式既干净卫生,同时能够节约土地资源。但是,三户共住的话,待子女到适婚年龄时,农民几乎无法同时翻建房屋,这对子女婚配就是一种影响。
而且,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从70年代的6.0,降至2023年的1.0,未来农村大概率也会出现房多人少的情况,如果大量新建公寓,未来建筑垃圾处理都是问题。
与此同时,生活质量,取决于收入和支出的相对差距,前者越高于后者越好。可若农民统一搬进公寓,物业费、水费、电费等新增消费,会进一步拉高农民生活支出。
而且,由于公寓是共享地面、多户统住,农民的农机具很容易无处摆放,晾晒粮食时,也很可能会出现争抢场地的情况,倘若让农民因此统一流转土地,他们的生活压力会更大。
总的来说,正是由于无法及时为适婚子女翻建房屋,并可能为未来埋下建筑垃圾隐患,同时,会存在农民支出的上涨,以及无场所晾晒粮食等问题,因此,短期内,公寓赶不上农家小院。农村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,但大多数情况下,农民喜欢的是原址改造、统一建房、独家独院的新农村建设。
农村建筑空间布局和建房未来新趋势是什么?
在《关于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》中,相关部门明确表示,充分尊重农民意愿,考虑基层情况,要分类施策,不搞一刀切、齐步走。从这一措施可以看出,无论是哪种经验推广,都要以农民意愿和现实情况为基础,这是农村建筑空间布局的政策根基,最后由县级制定好后,再由乡镇作为执行单位落实。
除此以外,在农民建房问题上出现了两个新趋势,一个是新的建筑模式,例如继山东之后,河北也开始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,并给予专项补贴。同时,农民建房审批也迎来新趋势,即网上申请办理趋势,湖南郴州等一些地区,已经率先开通网上自建房审批办理渠道,并承诺16个工作日内,完成所有程序办理。
面对未来农村规划和改造,农民应该注意什么?
一个是农民介入的时间点很重要,如果农民想发表意见,一定要赶在拟征收或拟整改阶段,提出召开听证会,否则过了这个时间点将无效。另一个是有条件的,及时翻建旧房,这对于拆迁以及资产保护都同样重要。
通弘网配资-炒股如何加杠杆-配资公司排行榜-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