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治元年(1862 年)五月,河南延津的法场阴风怒号。
英王陈玉成望着断头台上的木砧,突然对着监斩官冷笑:“胜保、苗沛霖这两个奸贼,我在阴间等着他们!” 话音未落,利刃已落。
谁也没想到,这句临终诅咒竟成了预言 —— 不到两年,诱捕他的两大 “功臣”,都以更惨烈的方式走向了末路。
胜保,这个被清廷视为 “平叛能手” 的满族将领,靠诱杀陈玉成一时风光无两;苗沛霖,这个反复无常的 “墙头草”,以为投靠清廷就能坐稳安徽霸主之位。
可他们的结局,比陈玉成的断头台还要难堪。这两个踩着太平天国英王鲜血上位的人,究竟为何落得如此下场?
一、胜保:从 “救时良将” 到 “罪无可赦” 的跌落
胜保的发迹,本就是一场投机。咸丰初年,太平军北伐时,他因 “临阵怯战” 被革职,却靠着在八里桥之战中 “带伤督战” 的表演,重新获得咸丰帝信任。
展开剩余84%这位满族将领最大的本事不是打仗,而是 “邀功”—— 每次作战不论胜负,总能写出天花乱坠的奏折,把自己塑造成力挽狂澜的英雄。
诱捕陈玉成,成了胜保仕途的巅峰。1862 年,陈玉成被苗沛霖诱至寿州,胜保率军包围时,故意网开一面放苗沛霖部撤退,自己则 “生擒英王” 上报朝廷。
同治帝龙颜大悦,赏他 “太子少保” 头衔,还特许他在奏折中自称 “奴才胜保”—— 这在满臣中是极大的恩宠。
可胜保的得意没能持续多久。他治军松散,军中流传着 “败保” 的绰号 —— 打胜仗时抢功最积极,打败仗时跑得比谁都快。
在陕西镇压回民起义时,他不仅损兵折将,还纵容部下劫掠百姓,甚至强占民女为妾。陕西巡抚联名上奏弹劾,列举他 “骄纵贪淫、贻误军机” 等十大罪状。
更致命的是,胜保竟敢私通捻军。他为了扩充势力,暗中招降捻军首领苗沛霖(此时已再次反清),甚至给对方送去枪支弹药。这事被捅到同治帝面前时,慈禧太后震怒:“胜保身为钦差,竟敢通贼!”
1863 年,胜保被押解回京,圈禁在宗人府。审判时,他还想耍老把戏,在狱中写血书喊冤,声称自己 “功大于过”。
可这次,清廷早已看透他的伎俩。最终,一道圣旨送到宗人府:“胜保罪无可赦,念其为旗人,赐自尽。”
行刑那天,胜保被勒令喝下毒酒。他挣扎着不肯饮,被侍卫捏住鼻子灌了下去,死前还在嘶吼:“我擒陈玉成立过大功!” 毒发时,他七窍流血,比陈玉成的断头之死凄惨百倍。这个靠构陷他人上位的将领,终究栽在了自己的贪婪与狂妄上。
二、苗沛霖:五叛其主的 “墙头草”,终成乱刀下的孤魂
比起胜保,苗沛霖的反复无常更让人咋舌。
这个安徽秀才出身的团练首领,在太平天国时期竟五次叛变:先降太平军,再投清廷,又反清,再降胜保,最后再次举旗反清,被人称为 “乱世之枭”。
诱捕陈玉成,是苗沛霖最卑劣的一笔。
1862 年,他以 “共图大业” 为诱饵,给困守庐州的陈玉成写信:“英王若到寿州,我愿助您兵十万,横扫中原。” 陈玉成虽知他反复,却因兵力枯竭不得不冒险前往。
刚进寿州城,苗沛霖就命人关上城门,对着城外大喊:“我已擒获陈玉成!”
出卖陈玉成后,苗沛霖以为能得到清廷的彻底信任。
可胜保私下对人说:“苗沛霖狼子野心,今日能卖陈玉成,明日就能卖朝廷。” 清廷表面封他为 “川北道台”,实则派安徽巡抚暗中监视。
苗沛霖察觉到危险,1863 年再次反清,这次他学聪明了,联合捻军围攻寿州,想把安徽变成自己的地盘。
但反复无常的人,终究无人可信。捻军首领张宗禹看透了他的本性,作战时故意按兵不动;清廷则派僧格林沁率军围剿,悬赏 “擒杀苗沛霖者赏银万两”。苗沛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,纷纷倒戈,他成了孤家寡人。
1863 年十月,苗沛霖在蒙城被清军包围。突围时,他被自己的亲兵认出来,喊了一声:“这就是反复无常的苗贼!” 乱军之中,没人管他是不是 “朝廷命官”,刀枪齐下将他砍成肉泥。
清军找到他的尸体时,早已辨认不出面目,只能从他佩戴的玉牌确认身份。
这个靠背叛发家的投机者,最终死于最彻底的背叛。当地百姓恨他出卖陈玉成,又祸害安徽多年,把他的尸骨拖到城外喂了野狗。正如陈玉成临刑前所说:“苗沛霖这种人,卖主求荣,必遭天谴。”
三、宿命的轮回:为何加害陈玉成者都不得善终?
胜保与苗沛霖的结局,看似是个人品行所致,实则藏着更深层的历史逻辑。
在清廷眼中,他们不过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工具。胜保的满族身份、苗沛霖的地方势力,都只是暂时利用的筹码。
一旦失去价值,甚至威胁到统治,清廷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。胜保私通捻军、苗沛霖再次反清,不过是给了清廷除掉他们的借口。
更重要的是,他们违背了乱世中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——“信义”。陈玉成虽为清廷之敌,却以 “忠勇” 闻名,被俘后痛斥胜保 “背信弃义”,连清军士兵都暗中敬佩。
而胜保诱捕、苗沛霖出卖,这种卑劣手段即便暂时得逞,也会被世人唾弃。当他们陷入困境时,没人愿意伸出援手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:今日他能害陈玉成,明日就能害我。
历史的讽刺在于,陈玉成死后,太平天国军民反而更坚定了反抗的决心;而胜保和苗沛霖的死,只换来时人的一句 “活该”。
安徽民间甚至流传着 “英王显灵” 的传说:胜保自尽那晚,有人看到延津方向有金甲神人策马而过;苗沛霖被斩时,天空突然电闪雷鸣,仿佛有天神怒吼。
如今,寿州的古城墙上还留有当年陈玉成被俘的痕迹,游客路过时总会驻足叹息。
而胜保和苗沛霖的名字,早已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。
这两个试图靠阴谋诡计立足的人,终究没能逃过宿命的轮回 —— 他们用卑劣手段终结了别人的生命,最终也以更不堪的方式,结束了自己的一生。
或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说:“多行不义必自毙。” 在历史的天平上,正义或许会迟到,但从不缺席。
发布于:陕西省通弘网配资-炒股如何加杠杆-配资公司排行榜-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