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下旬的四川康定,那玛峰上的雪还跟往常一样厚,风也还是刮得让人站不稳。
可谁也没想到,26号这天,这座被登山爱好者当成“心头好”的雪山,会吞掉一个31岁的生命。
随着调查的推进,更多细节曝了出来。
雪山顶惊魂一刻
根据当时在场的山友回忆,那天一行人原本在雪线以上正常行进,大家都穿着鲜艳的登山服,在白茫茫的雪地里十分醒目,装备也看起来有模有样。
可就在快到山顶的区域,突然传来一声惊呼,大家一回头,就看到一个穿红色外套的男性队员脚下一滑,“扑通”跪倒在雪坡上,紧接着整个人失控般地向下滑去。
展开剩余89%那段地形根本不是缓坡,下面就是悬崖,周围的人都吓傻了,下滑过程中,那名男子不断大喊“救我!快救救我!”声音里的绝望听得人心里发毛。
他的手不停在雪地里乱抓,想抓住什么稳住自己,中途他好像勉强撑起来一次,可还没站稳,惯性又把他带倒了。
再后来,他明显没力气了,就那样一路滑下去,直到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。
同行的其他人不是不想救,可那段山势实在太陡、雪太滑,大家脚下都穿着冰爪,自身都难保,谁也不敢轻易迈步——万一也被带下去,那就是多搭一条命。
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他越滑越远,叫喊声越来越小,最后彻底安静下来。所有人都愣在原地,久久说不出话。
事件传开之后,很多人一开始还想不通:明明看起来走得挺稳的,怎么说滑就滑下去了?
救援结果与官方通报
信息来源:鲁中晨报/2025.09.26/31岁男子从海拔5588米雪山滑坠遇难,亲人:他解开安全绳给同行游客拍照被冰爪绊倒
信息来源:鲁中晨报/2025.09.26/31岁男子从海拔5588米雪山滑坠遇难,亲人:他解开安全绳给同行游客拍照被冰爪绊倒
直到有知情者透露细节,大家才恍然大悟,原来根本不是什么单纯的意外,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:这位坠崖者当时是为了给队友拍照,主动解开了安全绳,手里也没拿冰镐,就站在冰裂缝边缘找角度。
结果没留意脚下,被自己的冰爪绊了一下,身体瞬间失去平衡,一歪就滑下去了。
安全绳是什么?那可是登雪山时的保命绳啊,尤其是在那玛峰这种海拔5588米、属于贡嘎卫峰的高山环境,山顶布满远古冰川,暗藏冰裂缝,危险性本来就不低。
他作为一个领队,竟然为了一张照片,亲手解开了这根“生命线”,还没有握任何支撑工具,这简直是把自身安全彻底抛在了脑后。
等救援人员接到求救赶到现场,已经过去相当长的时间,最终他们在海拔约5300米的碎石坡地段找到了他,但人早已没有生命体征。
后来有登山者经过那片区域时,还看到雪坡上留有一道道挣扎的痕迹,深深浅浅的手印、脚印,看得出来他当时多么拼命地想停下来,可最终还是没能抵过重力。
信息来源:杭州日报/2025.09.27/洪某已找到,确认遇难
信息来源:杭州日报/2025.09.27/洪某已找到,确认遇难
一想到那个画面,就让人觉得揪心,这么年轻,人生才刚刚走过三分之一,却以这种方式戛然而止。
更让人没想到的是,当地教体局后续发布的通报里还提到,这名坠崖者不仅解了安全绳,他们这次登山活动根本就没有进行报备,所前往的那玛峰区域也属于未开放、未开发的地区。
说白了,这是一次“偷登”,从一开始,整件事就处在违规状态。
明明知道是未开发区,缺乏基本的安全保障,还敢带队上去,这胆子确实太大了。
而且他可不是普通游客,是带队的人,领队本应是队伍里最重视安全、最懂规则的人,结果自己先违规上山,又在危险地形下主动解除保护,这已经不是大意,而是对生命缺乏基本的责任心。
据了解,这位遇难的领队今年才31岁,还没成家,平时在家务农,空闲时兼职带登山团。
按理说应该积累了不少户外经验,可偏偏在最基本的安全环节上栽了跟头,家人接到消息时完全无法接受,连夜从老家赶到康定,见到遗体时几乎哭晕过去。
白发人送黑发人已经够残忍了,还是以这种完全可以避免的方式,放哪个家庭都承受不住。
这件事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大量讨论,网友们的心情普遍复杂:既生气又惋惜。
有人评论:“这明显是太想在队友面前表现自己了,觉得是领队就有经验、有技术,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。”也有人直言:“为了一张照片连安全绳都不要,真是糊涂,可惜代价是一条命。”
还有些比较懂登山的网友认真分析了当时的自救方式,有人指出:“人在陡坡滑坠时,越试图站起来,重心越不稳定,反而会加速下滑,比较稳妥的办法是迅速俯身躺平,双脚蹬雪制动,也许还有一线生机。”
但说归说,真到了那种千钧一发的时刻,人往往已经被恐惧淹没,哪还来得及思考标准动作?能本能地呼救、乱抓,已经是一种求生反应了。
也有人提到,当时离他较近的队员其实也处在危险中,万一他下滑时撞到别人,很可能引发连环滑坠,所以其他人不敢贸然上前,并不是冷漠,而是不得已。
可以想象,现场的人,尤其是请他帮忙拍照的那位队友,现在心里一定充满了自责和阴影,这件事恐怕一辈子都难以释怀。
悲剧背后的警示
老话说“户外运动,敬畏自然”,真不是一句空话,那玛峰风景再美,也隐藏着无数风险:高海拔、缺氧、暗裂缝、陡坡,光是完成攀登已属不易,怎么能随意卸下保命装置?
可总有些人,仗着自己有点经验,或是为了在朋友圈里“晒”出与众不同的照片,或是想在同伴面前显得“胆大技高”,就把安全规范丢到一边,等到真的出事,再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现在很多人出去玩,特别追捧“小众秘境”“极限挑战”,好像不去个没开发的地方、不拍点惊险的照片,这趟就白来了,但他们忘了,一切的前提是平安归来。
命没了,点赞再多、别人再羡慕,又有什么用呢?
这位31岁的领队,原本该是团队中最守护安全的那个人,却因为一时疏忽、一点侥幸,把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山。
他的遭遇,值得每一个热爱户外的人引以为戒,别总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,也别试图与自然规律对抗。
该报备的必须报备,该系绳的绝不能解,未开放的区域别去碰,毕竟生命只有一次,不管为了自己,还是为了家人,都得牢牢攥紧。
事件至今仍在引发讨论,但人已经回不来了。
留下的只有家人的眼泪和无尽的遗憾,希望今后每一个站在雪山、险境前的人,能想起那玛峰上这个滑落的身影、那一声声绝望的呼救,以及一个家庭随之崩塌的希望,再美的风景,都不及平安回家那条路珍贵。
发布于:广东省通弘网配资-炒股如何加杠杆-配资公司排行榜-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